阿里合伙人、集團副總裁孫利軍: 阿里巴巴的農村互聯網思維

關鍵字:數據公司2016-06-03

廈門網站建設:“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的已不是把互聯網嫁接到農村改變什么,而是如何在中國農村長出互聯網的基因。”5月25日,在山東壽光舉行的第三屆縣域電商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集團副總裁孫利軍在演講及隨后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了阿里巴巴農村戰略的新目標。

隨著一年多來在農村的天地人“三網”建設的順利推進,整個中國農村的電商環境正在發生變革,阿里巴巴農村戰略的發展以及整個中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接下來將進入新的階段。孫利軍引用馬云的話將新階段定義為整個農村變革的一次開啟:“這將是一次農村電子商務和新農村現代化的啟蒙。農民消費和農業現代化的啟動,是中國產能轉型升級的又一個方向和爆發點。”

三張網打通進村路

阿里巴巴的農村淘寶戰略早期主要的工作是“接入”農村。孫利軍比喻說,中國有句老話叫要致富先修路。阿里巴巴農村戰略在過去的一年多來,不斷在摸索碰撞的是如何在中國農村修互聯網的大道,這個修路的過程通過建設 “天網、地網、人網”這三網來完成。天網指的是政府官員們樹立互聯網意識,“縣、鎮、村的干部們是否明白互聯網到底是什么,我們到底應該在里面把互聯網引進還是如何讓互聯網在我們這里長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過去一年,農村淘寶團隊和淘寶大學一起致力于天網建設,淘寶大學陸續開辦了50期縣長培訓班,累計培訓1572人,覆蓋了26省的598個縣。

第二張網是“地網”。“為什么農村這么多好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因為信息不對稱,基礎設施不完善。因為很多的物理條件今天無法把農村好的農產品輸送到外面。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如何完善第二張網——地網,也就是基礎建設,如何打通農村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農村信息對稱,如何打通農村的交易基礎環節,這是尤為重要的。”

而人網的建設也就是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則被孫利軍認為是農村電商長遠發展的核心,目前全國共有近兩萬名村淘合伙人,村淘合伙人每個縣報名的年輕人平均達到2500人,在現有的合伙人中,5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75%屬于返鄉創業。

三中心實現城鄉一體

從“接入”慢慢發展到“生態”,阿里的農村戰略發展呈現出一個自然的過渡。孫利軍表示,隨著三網建設的推進,深入在中國農村的農村淘寶服務站點已經擁有更多的功能,成為生態服務中心、創業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生態服務中心建設方面,孫利軍重點介紹了“智慧鄉村”項目,即把縣域電商發展和整體經濟發展的數據還給縣域,讓數據變成生產力,縣域完成數據的沉淀。智慧縣域項目中另一塊重要的領域是依托于螞蟻金服的智慧城市數據所搭建的智慧鄉村服務。“從水電煤開始,把所有老百姓在城市里辦的所有業務一站式解決,包括交通罰款、養老金、社保金、貸款,真正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實現鄉村老百姓真正的生活與工作的便利。”

第二個中心被孫利軍稱為創業中心,即將農村淘寶辦成一個既有工業品下鄉也有農產品上行的平臺,這個平臺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同時要讓他們創業變得更簡單、更活躍。“去年開始,網商銀行聯合芝麻信用深入農村,與郵儲銀行、農信社等當地機構探索信用合作,通過旺農貸為農民提供小額貸款,這讓老百姓今天貸款變得非常方便,我們基本上能做到5分鐘申貸,基本做到24小時貸款到家,基本做到沒有障礙。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我們如何創建農村的基礎金融設施、金融環境和創業環境變得尤為重要。”

第三個中心是文化公益中心。孫利軍坦言,至今很多人不明白發展業務和做文化有什么關系,但他認為很有意義。“這是改變老百姓生活自我的開始,鄉村老百姓除了勞作,還能和城里人一樣快樂地生活,關心自己的健康,關心自己的身體。只有一個人懂得關心自己的時候,愛護自己的時候,他才會有新的發展。”

孫利軍認為,城鄉一體絕不是把農民搬到居民樓。通過互聯網服務中心的接入,為農村居民一站式解決生活、工作、文化等各方面的問題,享有與城市居民相同的互聯網服務,在今天這就是真正的城鄉一體。

孫利軍以“我的鄉村夢”概括出阿里巴巴農村戰略的真正目標:形成豐富多元的生態圈,促成中國的縣域和農村自然生長出屬于自己的互聯網基因。(廈門網站建設文章來自百度新聞)